381章 不同理念的碰撞
前面两排坐的教授专家们,也是一脸的神往。 在讲到美食的最后,赵无极特别讲到了“凤山豆干”从“凤山豆干”的选料、取水、豆子研磨、豆干制作、卫生、营养、包装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就在有人怀疑赵无极是否在利用哈佛大学的演讲机会为华夏商品做广告时,赵无极立即表示,他今天要给现场的观众们送一个小小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每人一小袋20克装的特制“凤山豆干”并特别说明,大家可以现场品尝,看是不是他说的那种味道! 赵无极说着,就有20个礼仪小姐每人手托一个大托盘进来,分区分发“凤山豆干”。 在一片对华夏美食的咀嚼声和惊叹声中,赵无极说了一句“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就悄悄地走下了〖主〗席台。 2000名米国人正在品味这种带有新奇味道的“凤山豆干”突然之间又听到说演讲完了,于是,慌忙地热烈地鼓起了手掌,太好了,太美味了,太爱了……现场顿时陷入了热闹而混乱的状态。 赵无极以为,这种状态,是人最〖真〗实的状态。 惟一的遗憾是,第一礼堂的清洁工后来找到哈佛大学后勤部,要求增加他们当天打扫卫生的工资。即便是非常讲究卫生的米国人,在美食的巨大吸引力面前,也会忘形的。 哈佛大学的事情当然不会就此结束。在大会演讲之后,虽然主办方没有安排现场提问、讨论这个环节,但却安排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哈佛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以及青年教授等31人与数量同为31名的华夏青年开始座谈。 赵无极其实对这种小型的聚会更擅长把握一些,譬如刚才那种动不动几千人的场面,说实在的